“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寄托了人们太多的向往,春水潋滟,柳丝婀娜,这座栖居诗意中的城市迎来了最美的时节。唐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夜市千灯照碧云”“二分无赖是扬州”等诗句皆描述的是扬州的诗意与秀美。这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为深入了解和体验扬州的风物和人文,促进艺术创作和表达,提升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3月30日,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扬州市国画院协办,北京得宝轩文化承办的“走遍中国·扬州文化行”中国画名家采风写生活动于扬州正式拉开帷幕,参与此次写生创作活动的艺术家们怀着对三月江南的向往,踏上了寻觅扬州之旅。
写生团第一站来到了瓜洲古镇。提到瓜洲,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至今传颂,白居易的“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文天祥的“眼前风景异山河”无疑让瓜洲成为了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诗渡。
瓜洲始于晋,盛于唐,距今已有1800年的悠久历史。位处扬州最南端,东连扬州经济开发区,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瓜洲古镇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的历史文化古镇。唐时,得益于瓜洲伊娄运河的开凿,渡口通航,瓜洲日益繁荣,成了“商贾云集,冠盖络绎,居民殷阜,第宅蝉联,甲于扬郡”的“江北第一雄镇”。
瓜洲古渡南园内建有城市书房、银岭塔、古渡广场、沉箱亭、观潮亭等景观,结合园内诗词石刻,瓜洲诗渡文化一览无遗。艺术家们感受千年运河、诗渡瓜洲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这里的景色非常耐看,我画画的冲动比较强烈。”中国文促会国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原秘书长陈鹏老师被眼前的景物感染,他说,李白、白居易等大诗人都有诗描写此地,民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传说也是发生在这。在这里,能够感觉到历史遗存与文化的沉淀。写生对画家来讲可以提高对历史的记忆,同时也是艺术的积累。“画家要多走出画室,走进自然,走到生活当中,达到与大自然景观合一的一种共荣状态,更有益于各个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盂城驿——邮驿活化石
宋代词人杨万里《过高邮》诗中“城外城中西通水”,是对高邮城水乡特色的真实写照。第二站,写生团来到了高邮,高邮湖边垂柳依依,艺术家们感受湖上花海的怡人景致。
高邮,全国唯一一座以“邮”命名的城市,盂城,是高邮的别称,这个地名取意自北宋文学家秦少游一首咏乡诗“吾乡如覆盂,高踞扬楚脊。”他将家乡高邮比喻为“从高空看下去像一个倒过来的盂”。踏步盂城,艺术家们追思一代词宗秦少游的“诗秦画驿”,体味汪曾祺笔下的纯美乡愁。
“秦邮文化鉴千古驿使梅花香一楼”,盂城驿标志性建筑“鼓楼”上的这副对联,让人们穿越到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设“秦邮驿”,从此开启了高邮秦驿的篇章,十里一亭,五十里一驿,古驿站在驿卒马蹄声中应运而生。今天,马匹、航船在南北之间迎来送往、传递公文盛况不再。
盂城驿作为高邮邮驿文化的留存,始建于明洪武八年,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孟城驿有厅房100余间,包括有驿站,驿舍、秦邮公馆、驿丞宅、武官厅、马神庙、马棚、库房、监房、驿卒宿舍等建筑。
盂城驿边就是南门大街驿巷。南门大街紧临大运河堤,是大运河和里下河的交汇之地,承担着货物客运的中转功能,明清时期也曾是高邮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古老的驿站蕴藏历史的信号,艺术家被眼前的景致触动,看着盂城驿驿站建筑群的牌坊、鼓楼和殿宇,艺术家们静静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驿路历史”。
寻幽小盘谷——风韵独具的扬州园林
避开人流,写生团穿梭老巷,体味“慢扬州”的风情韵致。已故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著述中曾提到扬州古深巷之中一处娟秀山林—小盘谷。小盘谷扬州市丁家湾大树巷内,是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两江总督周馥购得徐氏旧园重修而成的汉古典园林建筑。
园在宅之东偏。园门西向,为月洞门,门首嵌隶书“小盘谷”。园内假山峰危路险,溪谷幽深,石径盘旋,故得名。写生团走进小盘谷,眼前所见豁然开朗。层层叠叠的假山、古朴的亭台回廊,郁葱的植被。小盘谷尽管面积小,但独具巧思,假山、花窗、池塘、拱门等古典园林的元素一应俱全。亭台楼阁,组合巧妙,相互借景,树木花草交相辉映。
中国园林讲究层次、曲折和变化,饱含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陈从周先生在《园林谈丛》对小盘谷的造园手法极为欣赏,他说,此园“危峰耸翠,苍岩临流,水石交融,浑然一片,妙在运用‘以少胜多’的手法。”又说,“此园假山为扬州诸园中的上选作品”,“叠山的技术尤佳,足与苏州环秀山庄抗衡”。
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国文化艺术特色。在这座独具匠心“五脏俱全”的小园林内,艺术家们认真感受,按捺不住作画的激情,伴随着园林里啾啾的鸟鸣,以画寄情,以墨写意,体悟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文促会国画院研究员、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喻慧老师现场以园林内的太湖石作画,她说,“太湖石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元素,也象征了历史的永恒。这个园子非常古老,在古老的景物面前,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短暂,我们只是历史长河里走过的掠影,如果能够留下一两件站得住脚的经典作品,就具有了当代的意义,我愿意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将自己最新鲜的感受落实到画笔上。”
扬州国画院原院长陈忠南随行写生团,他不无感慨到,此次写生创作活动来到扬州,对宣传扬州机会难得,各位老师现场的写生作画,对他触动颇大,各位艺术家们身上的严谨与认真,以及艺术的感觉与表现技巧都是平时不容易看到的,这次写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相信各位老师们以我们扬州最好的风光与景物为创作元素,定能创作不少出精品佳作。”
以上为郭怡孮写生作品
以上为谢志高写生作品
以上为杨晓阳写生作品
以上为喻慧写生作品
以上为陈鹏写生作品